您曾因智齒的位置不易清理而困擾嗎?或因智齒該不該拔除而猶豫不決呢?智齒是口腔裡最後長出來的牙齒,因為生長的時間多在15歲以後,所以被戲稱為”有智慧”後才長的出來,稱謂由此而來。但許多人可都曾經為了這個”智慧”的象徵而吃足了苦頭呢!
到底智齒該不該拔除?
通常成年人都有12顆大臼齒,上下顎的左右各有三顆,智齒就是位於齒列最後一顆的”第三大臼齒”,一篇發表在”自然”(Nature)期刊上的報告指出,有些人的智齒比較大顆,有些人比較小,取決於基因的調控,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,但是報告中也發現到,智齒在演化的過程中漸漸的退化變小,不一定每個人都會長,話雖如此,但由於受到現代人飲食越來越精緻化的影響下,咀嚼的能力不如吃粗糙食物時發達,顎骨相對變窄,智齒能夠生長的空間也受到了限制;上顎骨較寬,相對發生問題的機率較低,但下顎的兩顆智齒就比較會有麻煩產生,若因空間不足長不出來時,反覆的發炎、疼痛尚稱事小,但如果因而推擠到前牙造成齒列不整,或是前牙牙根吸收、萎縮,可真是得不償失了!而長出的智齒可能與前面的牙齒形成清潔的死角,容易造成蛀牙、牙齦炎,嚴重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。
依照專業醫生的建議,若是智齒有阻生,或是蛀牙的狀況,就應該要予以拔除,日常的咬合功能,其實用到第一大臼齒就足夠了,智齒不僅清潔上面有一定程度的困難,就連治療時器械也很難深入,也容易在治療過程中造成不適,最建議拔除智齒的時間約在18-20歲左右,這時牙齒的牙根尚未成形,拔除時比較不易傷及齒槽骨神經,此外,拔除之後牙周組織及骨頭的癒合能力也會比較好,不容易造成後續感染或發炎等問題。
其實很多患者都會都到迫不得已的情況下,才願意至牙科門診來拔除智齒,或在聽見專業醫師說拔智齒是個小手術時,又可能因為恐懼而裹足不前,其實拔智齒不如想像中的可怕,誠如一般的拔牙流程,拔智齒所需要的時間也許稍微長一點,因為水平智齒的拔除可能需要切開及縫合的程序,但是無菌操作技術的步驟,可以將術後的不適狀況盡量降低,此外,現在也有許多的牙創保護材可以提供患者選擇,這些牙創保護材,在術後由醫師放置到傷口中,之後再用縫線將傷口加以縫合,牙創保護材在傷口裡會逐漸被人體吸收,促進傷口的癒合,當縫線拆掉後,傷口的深度也會相對變淺,避免食物的殘渣塞進去,雖然這是健保所不給付的自費項目,但是仍不失為術後預防的一個選擇。
參考資料來源:康健雜誌-www.commonhealth.com.tw
若您對智齒的拔除還有其他相關的疑問,竭誠歡迎您來電洽詢
傑揚牙醫專線電話:04-24721995,傑揚牙醫關心您的口腔健康!!
|